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因陷入“圈地收费”争议,备受关注。此前开放的桥下空间不仅搭建了一家商业音乐社,甚至连江岸边的通道两侧也装上了围挡。那么,围挡是由政府搭建还是商家所为,收的到底是什么费用,此举是否合法合规?

5月28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现场看到,江岸边通道两侧的围挡被突然拆除,但是音乐社依然在对外营业。那拆除围挡意味着以后将取消收费吗?下一步将作何安排?对此事引发的疑问,大皖新闻记者在现场进行多方采访。

图为大桥下的音乐社。

杨泗港长江大桥被指“圈地收费”引发争议

杨泗港长江大桥是武汉市境内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近期因为雨景,杨泗港长江大桥出圈走红。落雨时,雨水从大桥梁底两侧飞流直下,垂帘瀑布倾泻入江,令人叹为观止。不少市民前来拍照打卡,记录这奇妙的瞬间。

然而,火出圈后的杨泗港大桥,却被指"圈地收费"。5月28日,大皖新闻记者来到杨泗港长江大桥下面。虽然下着小雨,但还是有一些市民来这里观景。记者看到,桥下江岸边的通道西南侧设有围挡和出入口,其中出入口是开放的。东北侧的围挡是封闭的,没有出入口。

有市民表示,今年4月,桥下江岸边的通道就安装了铁皮围挡,并且有工人在围挡里面施工。"这里以前都是没有围挡,可以自由进出观景,很方便,而且视野很开阔。"这名市民说,因为封闭施工,直到5月20日,这里开业,桥墩下面的灯光音乐社也开始对外营业。

有市民前来观景。

还有市民称,虽然施工结束后铁皮围挡撤掉了,但是通道两侧还是安装了新的围挡。“桥下的公共空间可以设置围挡吗,这里可以开商业场所收费吗?”对此,不少市民提出这样的疑问。

桥下江岸边通道两侧设有围挡,围挡内餐桌上摆放“消费入座”

5月28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走进杨泗港长江大桥下面江岸边通道的围挡内,里面摆放着多个餐桌、椅子。通道中间观景台区域,还摆放着一架钢琴。

江岸边的通道后面,搭建着柜台,摆放有酒水饮品,价格不一。柜台周围也摆放有餐桌,两侧是办公的房屋。现场招牌显示,这里是江影・杨泗港城市灯光音乐社。

在江岸边通道的餐桌上,贴有扫码点餐的二维码,上边还摆着“消费入座”的桌卡。大皖新闻记者现场扫码发现,除了咖啡、鸡尾酒等饮品外,还有肉、蔬菜等食品。例如一杯黄油拿铁价格是26元,一串五花肉价格是6元。除此之外,还有超值套餐,其中8至10人套餐是999元。

据现场的客服人员介绍,白天这里的餐桌不消费也可以坐,并且江边还有高脚凳也可以坐。但是如果晚上来这里的人多了,那么需要消费才能入座。

项目开放初期实行“100元预约订金”机制,目前已取消

市民陈先生告诉大皖新闻记者,之前他进入桥下还需要交100元押金,感到不满。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网上关于收取100元押金一事也引起热议。现场客服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解释,5月20日开业当天有很多人前来,为了安全和限流,所以收取了押金。市民前来消费后再退回,这也是一种保障。该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已经没有收取押金一事。

随后,武汉城市公共设施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也联系大皖新闻记者,并通过文字形式回应称,项目开放初期,由于人流量过大、场地有限(最多容纳300人),为确保秩序安全,设置围栏控制流量,晚间高峰时段阶段性实行“100元预约订金”机制,旨在引导错峰有序观演、游玩。

据介绍,预约订金不涉及任何消费绑定,且已全部返还,不存在收取门票、收取押金和“圈地收费”的情形。从5月26日起,由于人流量趋于平缓,已取消预约订金机制。

据介绍,“江影·杨泗港城市灯光音乐社”项目于2024年7月开始策划,并办理了项目投资备案,2025年4月底建成。5月8日筹备调试时的“海上钢琴师”视频火遍全网,不存在爆火后临时突击圈地建设的情况。5月20日项目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提供灯光艺术、音乐演出、创意市集、市民互动等场景,并增设配套轻食轻饮等便民服务。

江岸边两侧通道已拆除,灯光音乐社依然在营业

5月28日傍晚,大皖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此前江岸边通道两侧的围挡突然被一群工作人员拆除。记者上前询问拆掉后是否还会再次安装,对方表示不会。至于为何拆除这些围挡,对方也不清楚。同时记者也发现,此前这里餐桌上“消费入座”的桌卡也被撤下。记者看到,虽然两侧通道的围挡已经拆除,但是这里的灯光音乐社依然在正常营业。

图为江岸边通道围挡被拆除。

对于市民们提出的疑问,桥下是否可以占地开设商业经营场所?5月26日,武汉城投集团公开回应称,经核实,杨泗港汉阳岸桥下空间的整治与利用是依据市政府关于桥下空间综合整治利用为指导,由武汉城市公共设施运维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项目。武汉市城市运维管理有限公司为本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单位,负责监督协调项目建设运营工作。

上述回应中提到,根据武汉市政府的工作安排,2024年5月,市城管委正式开展了城市桥梁桥下空间的整治与利用工作,并制定了《武汉市城市桥梁桥下空间整治利用方案》。桥下空间作为一种具有潜力且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城市资源,通过整治与利用,能够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塑造一个通透、整洁、美观的城市形象。

然而,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武汉市城市桥梁隧道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在不影响城市桥梁安全、行洪安全、道路畅通、船舶通航安全和城市景观的情况下,经市、区城市管理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同意,桥下空间可以用于公益性用途,但是不得收取费用。

5月28日,大皖新闻记者也联系了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希望就相关疑问进行采访,但是工作人员未就此事的具体情况进行回应。

大皖新闻记者 余康生

编辑 陶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