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面临“高期待-低陪伴”普遍难题的今天,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创新发起“点灯悦读会”——以21天为周期,用书香搭建家校共育新桥梁。

项目依托学校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专业优势,以“敬-陪伴”为核心理念,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开创了“读经典·育心灵·传家风”的特色育人模式,让300多个家庭在共读中收获成长。

“妈妈现在陪我写作业时,会在边上看书,也会和我一起读书了。”三年级的小马同学,道出了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点灯悦读会”带来的温暖改变。

共读时光里,家长们放下手机,孩子们沉浸在书海,亲子关系在书香中悄然升温。当阅读成为情感联结的桥梁,家长们在书香中重拾耐心,孩子们在故事中学会分享与理解,家庭氛围愈发融洽……共读活动如春风化雨,悄然滋养着每个家庭的心灵。

作业时间缩短——

陪伴的力量

“以前盯作业吼哑嗓子,现在改成先共读30分钟,孩子居然自己主动高效完成作业!”三年级睿睿家长的惊喜并非个例。有研究发现,亲子共读的固定仪式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家长们发现,共读后的孩子更愿意主动学习,作业效率显著提高。同时,共读让家长意识到,身教胜于言传,孩子的模仿对象正是自己;当家长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孩子自然学会了专注与表达。这种良性循环让家庭氛围更加轻松愉快,亲子关系在书香中愈发深厚。

从“鸡飞狗跳”

到“其乐融融”

一年级的安安,其家庭变化更令人动容。“过去催孩子吃饭像打仗,现在全家约定‘吃饭不碰手机’,孩子反而主动聊起学校趣事。”餐桌不再是“战场”,而是温馨的交流平台。

共读后的晚餐时光,家长与孩子分享读书心得,话题丰富,笑声不断。餐桌氛围变得轻松愉快,家庭成员间的理解与关爱在每一次对话中悄然加深。一场餐桌上的“微小革命”,折射出家风建设的深远意义。

二胎家庭

找到“平衡密码”

“现在两个孩子会互相讲故事,我再不用当‘裁判’了!”二胎家庭伊伊家长的反馈,展现了共读对家庭关系的调和作用。

通过共同阅读,自然而然地化解了同胞间的“竞争”关系。共读成为家庭和谐的润滑剂,孩子们在分享中学会倾听与包容,书本中的故事更成为他们情感交流的媒介,培养了手足之情。孩子们在书香中茁壮成长,家庭关系愈发亲密和谐。

家长焦虑值直降

——育儿先育己

“原以为读书会是教怎么管孩子,结果发现自己才是需要成长的人。”三年级欣欣家长的感悟,揭示了“点灯悦读会”的核心价值。

通过共读经典,家长们从“教育者”转变为“学习者”,在反思中实现自我成长。学校教师全程引领,将传统“孝亲尊师”智慧与现代心理学融合,帮助家长以平和心态面对育儿挑战。家长们逐渐明白,陪伴不仅是时间的付出,更是心灵的共鸣。共读让家庭教育回归本真,焦虑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理解与尊重。

“点灯悦读会”以“共读·共思·共行”为行动路径,通过三个阶段的递进式发展,构建起跨时空的家校共育新生态:

从试点到推广,阅读行动的进阶之路。2024年春夏之交,学校发起首期“点灯悦读会”,80余个家庭通过21天的《好家风成就好孩子》每日共读,让书香浸润家庭生活。短短一个周期内,参与家庭的亲子互动时间平均增加40%,阅读成为新的家庭仪式。

从量变到质变,参与规模的突破性增长。2024年秋季学期,项目迎来跨越式发展:参与家庭激增至201户,活动上线率持续保持在91%以上。家长关注点实现从“纠正孩子”到“完善自我”的转变。通过每日午间30分钟的固定共读,形成了稳定的家校互动节奏。

从单校到集团,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2025年,项目升级为集团化推进方案:首创“5+1”校际联动机制,即每所成员校精选5位家长代表与1位专职心理教师同步上线,在21天“点灯悦读会”活动中开展深度互动;家长们与领读教师深度互动、认真诵读,促进了校际交流,收获百余条暖心留言,形成了上理工集团家校共育的线上共享平台。

“点灯悦读会”的成功实践,为当代家校共育提供了富有启示的范本。当家长与孩子一同翻开书页之际,教育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悄然流淌,润物无声的回响。如今,“点灯悦读会”正从一场活动向一种生态升级:上理工附小将带领集团各校继续深化“敬-陪伴”品牌建设,开发“点灯书单”,构建集团化阅读生态共同体,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数字阅读平台。以阅读为纽带的家校共育模式,正在书写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协同育人的新篇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